火博体育ios

汉昭帝打匈奴,匈奴闻风撤兵,汉军:“兵不空出,打乌桓”_汉朝_曹操而_历史
火博体育ios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火博体育ios > 新闻动态 >
汉昭帝打匈奴,匈奴闻风撤兵,汉军:“兵不空出,打乌桓”_汉朝_曹操而_历史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8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提到汉晋时期活跃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匈奴,其实还有一个排名“第二”的民族,那就是乌桓。

乌桓,又被称为“乌丸”,它的名字大家主要是通过曹操而熟知。曹操与乌桓的故事,常常被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。而曹操的《龟虽寿》这篇诗文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之一——

“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腾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;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”——《龟虽寿》

在汉末,乌桓曾与袁绍结盟,对曹操形成了威胁。然而,建安十二年(公元207年),曹操凭借出其不意的奇兵,在柳城设下埋伏,成功斩杀了乌桓的首领蹋顿,并俘虏了二十余万乌桓部众。北征三郡乌桓成为曹操统一北方,平定河北的最后一战。

在曹操北征乌桓的胜利后,他班师回朝时,作了赋《龟虽寿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与心境。

展开剩余74%

实际上,乌桓的历史并非从汉朝才开始,它早在西汉初期便已出现在史籍之中。《后汉书》曾记载:“乌桓者,本东胡也。”乌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胡。东胡是一个存在了约1300年的部落,活动区域位于匈奴以东,涉及的地域包括现今的内蒙古东部和辽宁省的部分地区。

东胡曾在草原上拥有一段辉煌的历史,曾掌握过草原的主导权。然而,在冒顿单于建立匈奴帝国后,东胡与匈奴发生了冲突。匈奴向东胡索要美女和宝马,而东胡得到满足后,仍不满足,向匈奴索要土地。匈奴的冒顿单于不再容忍,遂出兵讨伐东胡,将其灭国。东胡的名字也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,但东胡的余部却未曾消失,而是逃入了乌桓山,并以此为名,成为了乌桓的祖先。

乌桓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西辽河流域及其支流老哈河一带,南邻汉朝,西接匈奴。那时,汉朝与匈奴几乎是并肩而立的两大强权,形成了一个极为微妙的对峙局面。

由于身处汉朝与匈奴两大势力之间,乌桓的地位一直很尴尬,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,一旦形势稍有变化便会受到攻击。乌桓的历史也因此经历了多次的被征服与归附。

在汉初,面对匈奴的巨大压力,乌桓曾一度臣服于匈奴。在这一时期,乌桓每年向匈奴缴纳牲畜皮革,若未按时缴纳,匈奴便会没收其妻儿,将其作为奴隶。除此之外,乌桓也会协同匈奴参与对外的战争。

然而,到了汉武帝时期,局势发生了变化。汉武帝发起了对匈奴的反攻,为了孤立匈奴,汉朝将乌桓迁移到东北边境,要求乌桓的首领每年到长安朝贡。此外,汉武帝还设立了护乌桓校尉,监视乌桓的动态,确保其与匈奴的联系受到限制。

在汉武帝的打击下,匈奴的势力逐渐减弱,乌桓趁势崛起。汉昭帝时期,乌桓得到汉朝的庇护后,逃离了匈奴的控制,并不断壮大。当时,乌桓深感祖先被灭的耻辱,又因长年受到匈奴压迫,决定进行报复,甚至出兵盗掘匈奴单于的祖坟。匈奴当然无法容忍这一行为,于是派遣了两万精骑进攻乌桓。

汉朝的朝政由大将军霍光主导,他从匈奴投降者那里得知了乌桓的行动,并询问当时的护军都尉赵充国是否应当趁机出兵攻打匈奴。赵充国认为,乌桓近年屡次侵犯边境,匈奴此时攻击乌桓反倒是对汉朝有利,而两方的战争对汉朝并无太大直接威胁,于是建议汉军暂不出兵,等待局势进一步发展。

霍光听从了赵充国的建议,派遣度辽将军范明友带领二万骑兵前往辽东征讨匈奴。然而,匈奴在汉军抵达之前已经撤退。霍光临行时嘱托范明友,“兵不空出,即后匈奴,遂击乌桓”。因此,范明友的军队最终没有与匈奴作战,而是转向乌桓。此时的乌桓刚刚遭到匈奴的打击,抵抗力较弱,汉军迅速击败了乌桓,斩首六千余人,并俘获三位王子。乌桓因此遭遇了匈奴与汉朝的双重打击,短期内未能恢复其力量。

尽管如此,乌桓在汉武帝时期的战略目标还是很明显的——它试图脱离匈奴的控制,借助汉朝的庇护逐渐发展壮大。随着乌桓实力的增强,它逐步成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独立势力。然而,无论是匈奴还是汉朝,都不希望乌桓发展成为一个独立于他们之外的强大势力。因此,乌桓的处境始终显得极为尴尬,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威胁和攻击。

发布于:天津市